近十万份微信遗嘱:20岁以下占比近三成,年轻人群体表达内容丰富(今日/头条)
「近十万份微信遗嘱:20岁以下占比近三成,年轻人群体表达内容丰富」一起往下看看!!!
大多数年轻人通过微信留下遗嘱。3月21日,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布的2023年度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自从2020年3月份,中华遗嘱库推出微信订立遗嘱服务后,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共收到97347份微信遗嘱。
数据显示,北京、广东、上海地区的市民留下微信遗嘱的数量最多,达到了8万5千多份。最高峰时,中华遗嘱库“幸福留言小程序”一天收到上千份微信遗嘱。
“受新冠疫情影响,许多人出门受限,因此选择了通过在网上写下微信遗嘱,表达了自己的真实想法和意愿。”白皮书指出,从大部分的“微信遗嘱”内容上看,受疫情的长期影响,许多人重新认识了生死观,不再畏惧“死亡”;也有许多人表示,经过疫情,更加重视“亲情”和“友情”。
统计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群体,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29岁之间,占比35.04%,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6.06%,该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
从数据来看,微信遗嘱颇受年轻人青睐,说明了年轻人对遗嘱并不抗拒、反感,反而愿意接受。白皮书分析说,年轻人群体留下的微信遗嘱中,所表达的内容十分丰富:有向现任、前任、暗恋对象表白的、有向闺蜜好友倾诉的、也有向父母倾诉等等,反映出了当代年轻人对美好、纯真感情的向往。
白皮书显示,有34.89%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向爱人、配偶表白”;有36.15%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有18.41%的市民,在微信遗嘱中写下了“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有5.86%的市民写下了“对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剩下4.69%的市民则写下了“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
其中,“向爱人、配偶表白”“立遗嘱的原因和想法”这两个板块占比较之去年略有下降;“对爱人和家人作祝福、祈祷”“人生经历和未来期望”“对自己或亲友的鼓励语”这三个板块占比较之去年略有上升。另外,有71.13%的市民,会在微信遗嘱附上自己和爱人、家人合照。
白皮书表示,从微信遗嘱的内容上看,大多数人会给爱人、家人留下心里话,而这些话,平时很难向对方亲口说出。通过微信遗嘱的方式,市民可以畅所欲言,表达出自己最真实的感受和情感,同时可以要求中华遗嘱库,在指定的时间,将微信遗嘱发送到指定的人手里。同时,有不少年轻人遭遇失恋、感情受挫后,会在微信遗嘱上记录并表达了自己的过程和感受。
数据显示,大部分市民留下的微信遗嘱传递对象是“爱人”,占比达38.51%,其次是“子女”和“父母”,分别占比为25.81%、21.52%。
根据分析,2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部分会选择留言给自己父母,感恩父母多年的养育之恩;而20—30岁期间的年轻人,大部分留言内容是留给自己的爱人;而已经结婚成家的留言人,大部分会选择给自己子女留言。
值得一提的是,有4.14%的留言人会给“未来的自己”留言,留言内容充满正能量,都是鼓励并希望自己未来会更好。0.39%的人会选择向其他人传递微信遗嘱,其他人群包括了暗恋对象和前任。
中华遗嘱库是由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发起主办的全国性公益项目。中华遗嘱库创办人陈凯表示,通过“微信遗嘱”,人们可以向挚爱之人表达自己最真诚的感激与祝福,也能抒写下最真挚的嘱托与期望。“这些遗嘱内容虽然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以及一种生命的教育形式。”
(来源:澎湃新闻)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