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成语解释】“休戚与共”是一个常用的汉语成语,常用于描述人与人之间关系密切、共同承担喜悦与忧患的情境。这个成语强调的是情感上的共鸣和责任上的共担,适用于家庭、朋友、同事甚至国家之间的关系。
一、成语释义
- 出处: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君惠吊亡,能无哀乎?哀有其二,而忘其一,不可谓仁。……君惠其德,能无报乎?报之以德,不亦可乎?”后世引申为“休戚与共”。
- 字面意思:
- “休”:吉祥、喜庆;
- “戚”:忧愁、悲伤;
- “共”:共同、一起。
- 整体含义:形容彼此之间关系亲密,共享欢乐,共担忧患,感情深厚,命运相连。
二、成语用法
项目 | 内容 |
词性 | 动词性成语(常作谓语) |
语法结构 | 主谓结构(如:他们休戚与共) |
使用对象 | 人与人之间(如朋友、家人、战友等) |
情感色彩 | 褒义,表达团结、互助、共情 |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类别 | 成语 |
近义词 | 同甘共苦、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
反义词 | 互不关心、各自为政、冷眼旁观 |
四、使用示例
1. 在家庭中:
父母与子女之间应休戚与共,共同面对生活的挑战。
2. 在团队中:
团队成员之间要休戚与共,才能在困难面前齐心协力。
3. 在国家层面:
国家与人民休戚与共,只有人民幸福,国家才能繁荣昌盛。
五、总结
“休戚与共”不仅是一个成语,更是一种情感的体现,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相互支持。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这种精神都非常重要。它提醒我们,在面对成功与失败时,都要记得与他人一同承担,共同前行。
成语 | 休戚与共 |
含义 | 共享欢乐,共担忧患 |
出处 | 《左传》 |
用法 | 表达亲密关系或团结精神 |
情感 | 褒义 |
示例 | 家庭、团队、国家中的合作与支持 |
通过理解“休戚与共”的含义和用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一成语,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