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嗤之以鼻的含义】“嗤之以鼻”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对某人或某事表示轻蔑、看不起的态度。这个成语在日常交流中常被用来表达一种不屑一顾的心理状态。
一、成语解释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嗤之以鼻 |
拼音 | chī zhī yǐ bí |
释义 | 表示轻蔑、看不起,常用以形容对某种行为或观点的不屑态度。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项王瞋目而叱之,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哙,哙直撞而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后人引申为‘嗤之以鼻’。 |
用法 | 多用于书面语或正式场合,也可用于口语中,表示对某人行为的不满或鄙视。 |
近义词 | 轻视、蔑视、不屑一顾、嗤笑 |
反义词 | 尊重、敬重、重视、佩服 |
二、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示例句子 |
日常对话 | 他对那些不靠谱的建议只是嗤之以鼻。 |
文章写作 | 对于这种毫无根据的说法,作者嗤之以鼻,不予置评。 |
社会评论 | 面对无端指责,他只是嗤之以鼻,不予回应。 |
三、总结
“嗤之以鼻”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成语,表达了对他人的轻视和不屑。它不仅体现了说话者的心理态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中的价值观和人际交往方式。在使用时需注意语境,避免过于尖锐或不合时宜。